安徽热线
主页 > 国际新闻 > 动物世界

广西桂林漓江流域发现新物种 它长这样

发布时间:2022-12-30 22:37:06

12月29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获悉,在近期广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漓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项目中,在漓江流域发现了两栖类新物种,并依据其分布范围命名为桂北琴蛙。

▲桂北琴蛙。

▲桂北琴蛙。

为推进漓江流域智慧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支撑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深入服务漓江生态保护,近期,广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漓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项目,针对两栖动物、鸟类、蝴蝶等环境指示生物布设固定样地进行监测。

截至目前,漓江流域固定样地中共监测到两栖动物2目9科26属2315只,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猫儿山小鲵、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和富钟瘰螈。其中,在漓江流域发现了两栖类新物种,并依据其分布范围命名为桂北琴蛙(Nidirana guibeiensis)。

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新物种生活在海拔300—1300米之间,生境多样,包括稻田、阔叶林的静水池边或灌草丛,目前在桂林兴安县及资源县都有分布,存在一定的野外种群。此外,还监测到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属于第一次在漓江流域记录到的新分布的两栖动物。

本次监测发现,7种两栖动物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物种,分别为濒危的虎纹蛙和猫儿山小鲵、易危的棘胸蛙、棘侧蛙、版纳大头蛙、瑶山肥螈和富钟瘰螈;4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分别是极危的猫儿山小鲵、濒危的棘侧蛙、易危的棘胸蛙和富钟瘰螈。

与2012年相比,在连续开展监测的样地中,两栖动物多样性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优势种个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发现了两栖类新物种和物种分布新记录,这些均反映了漓江流域生物日趋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广西漓江生态保护工作成效。

  • 上一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通过 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向新起点
  • 下一篇:去贝尔山探寻濒危物种(国家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