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泸州民间艺人用4万根竹签嵌出家乡“国宝”建筑

发布时间:2016-05-04 11:58:13

泸州民间艺人用4万根竹签嵌出家乡“国宝”建筑


现实版春秋祠六角亭

四川新闻网泸州5月3日讯(苏忠国 记者 岳东)“太像了!几乎是一模一样!”5月3日,泸州市叙永县民间艺人余航用手工打造的当地“国宝”建筑——春秋祠竣工,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国宝”建筑竟然是用的4万余根竹签及少量竹筷镶嵌而成。

余航打造的竹签版“春秋祠”长145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再现了“春秋祠”的观音殿、六角亭、曲桥及小池、正殿等主要建筑。除柱子及其他少数装饰用的是竹筷或其他材料外,建筑的门窗、地板、屋脊等全都用竹签镶嵌而成。

“做这个建筑的原料,就是烧烤用的竹签、502胶水和少量的竹筷。”余航告诉记者,烧烤签和竹筷做春秋祠这个建筑,简单地说,就是把烧烤签、竹筷用胶水粘在一起。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做起来就没这么容易了。

泸州民间艺人用4万根竹签嵌出家乡“国宝”建筑


竹签版“春秋祠”

余航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许多的细节需要注意,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心和耐心,其中,最让余航记忆深刻的是制作屋顶的“龙”型装饰。“起初想着用木头来雕,但觉得不协调,后来还是选择用竹筷进行雕琢,感觉还是很成功。”为了完成“春秋祠”这座建筑,余航一共花了6个月的休息时间,整个用时达到近400个小时,耗费了4万多根竹签,几十双竹筷和130余瓶502胶水。

“春秋祠是我们叙永的‘国宝’建筑,虽然制作过程很累,但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它的魅力,我觉得很值!”谈起自己的付出,余航很是满意。

春秋祠位于位于四川省叙永县(叙永镇)县城内的盐店街,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主要供奉关羽,因关羽喜读《左氏春秋传》而得名。整个建筑坐南向北,呈长方形布局。主要建筑有乐楼、回廊、戏台、曲桥等。整个建筑以精湛的木雕艺术著称,被誉为“川南木雕瑰宝”。2006年05月25日,春秋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2]下一页

泸州民间艺人用4万根竹签嵌出家乡“国宝”建筑


余航和他打造的竹签版“春秋祠”

泸州民间艺人用4万根竹签嵌出家乡“国宝”建筑


竹签版“春秋祠”的曲桥及小池

上一页[1][2]

  • 上一篇:宜宾19岁妙龄女超市盗窃被抓 包里搜出鼠标零食
  • 下一篇:德阳贪玩女童手指卡课桌 消防巧用洗洁精取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