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十二五”期间成都规下工业企业户均总资产增长2-27倍

发布时间:2016-05-07 11:34:48

昨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十二五”成都规下工业发展状况简析》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成都规模以下工业(简称规下工业)呈现质量逐步提高,实力不断增强的态势。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规下工业企业户均总资产由2010年的383.8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256.0万元,增长2.27倍。

结构持续优化主导产业后势强劲

“十二五”期间,成都规下工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行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2010年规下工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成都八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轻工纺织产业、建材产业以及石化产业,占比分别为27.0%、17.5%和17.9%。据2015年规下工业推算数据显示,成都八大优势产业增加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机械产业、轻工纺织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占比分别为15.5%、12.7%和10.7%。另外,从各产业增速来看,“十二五”期间成都八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下工业增加值增幅的分别为机械制造、冶金、电子信息和食品饮料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33.6%、21.2%、15.6%和13.6%。由此可见,成都规下工业从以往的资源型工业向科技型和消费型制造业转型升级,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且主导产业发展后势强劲。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成都规下工业企业通过提高机械化使用率,提升劳动效率,降低对人工需求。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规下工业户均员工数由2010年的19.3人降低至2015年的16.7人,户均降低2.6人,而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16.3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28.7万元/人,增长率75.9%。

企业个体实力不断增强

据成都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成都规下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随着规下工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及生产设备的持续引进,“十二五”期间规下工业企业个体发展明显增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规下工业企业户均总资产,由2010年的383.8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256.0万元,增长2.27倍;户均营业收入由2010年的260.8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78.2万元,增长83.4%,反映出企业已经抛弃过去轻资产的特点,更加注重固定资产投资,注重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以求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另外也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依然有信心,愿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本报记者 尹婷婷

  • 上一篇:为引离异父母关注 遂宁14岁少年自导绑架案
  • 下一篇:农商视界 | 学霸唐静的“知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