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 国匠众创空间助非遗复活

发布时间:2016-05-21 08:26:33

东方网5月2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百多位世界级手工艺大师的聚会、令人眼花缭乱的“非遗”展品、一系列原创产业创新举措……在昨日开幕的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上,这些亮点同时引爆。与此同时,刺绣、凿花、雕刻等国内上百件非遗精品集体亮相。艺术爱好者和行业大师们现场感受到了来自非遗文化的历史熏陶和在介入商业链条后散发的勃勃生机。

  “现代学徒制”传承手艺

走进博览会的非遗展馆,海派家具展台内,一老一少在来来往往的参观人群中,始终保持着耐心细致的雕刻神态吸引了记者。老师傅今年50多岁,是上海海派雕刻的非遗传承人,而在他身边坐着的,是他的小徒弟,年仅22岁的90后女孩。他们的手中握着刻刀,正在刻制着一块准备装在桌子边角的装饰栏,雕刻的图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草龙。

在他们身后,是一整套客厅家具,供观众购买的木雕产品。据了解,师徒二人都是上海亚振家具的工匠。而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便是海派家具工艺的第四代传人高伟。这样老少组合的工作方式是这家企业非遗手艺传承采用的“现代学徒制”。

记者了解到,与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开办培训班,已成为现今多种非遗技艺培养传承人的主要途径。高伟创办的海派雕刻培训班就是其中之一。从18个人的木匠作坊到如今2000多人的品牌工厂,他在为工匠精神注入现代化工艺制作血液的同时,每年培养了大批80后、90后的手艺“继承人”。

“我们希望通过学校大班化的‘现代学徒制’,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大国工匠。我们为学生们打开了认识非遗的一扇门,这个项目做下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能够走向非遗之路。”他说。

“非遗”介入商业链条

政府的“输血”,让大量非遗文化活了下来。

但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在众多非遗传承人看来,活着是希望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国粹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因此,非遗在传承之余更需发展。

在展馆的中庭,一件件富丽堂皇的唐装、旗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然而在展台中央,一位身形窈窕的女子却始终端坐一隅,手握凿刀,深情专注地凿花。

交谈中,记者得知,这位名叫刘克梅的女子是国家级非遗凿花大师杨桂军的徒弟,她正在现场展示湖南湘西踏虎凿花技艺。而她所坐镇的展台,是从去年起合作的服装商业品牌“意和禅”。

“踏虎凿花流传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老一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刘克梅告诉记者,与时尚的服装品牌合作,为的是结合流行元素让踏虎凿花这门技艺找到生存下去的土壤。

在展会现场,记者感受到,正如景泰蓝赏瓶那样,非遗相关产品在走红、并被大众接受后,大多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在本次博览会期间,浓缩了大国工匠精神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潮流的“国匠众创空间”也正式启动,据了解,这将为非遗走入大众生活、走进当代推波助澜。

想直接看到现场的精湛技艺吗?劳动报·动视同步推出本稿同名视频,登录优酷视频、腾讯视频均可收看。

  • 上一篇:警惕诈骗短信发送钓鱼网站 十几家银行短信不含链接
  • 下一篇:上海出台全国首个P2P平台信息披露指引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