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香港新闻

偽造嘉亨凱旋樓契 假證集團騙2460萬

发布时间:2016-05-21 17:38:27

香港新聞網5月21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假證風暴愈演愈烈,且有“騙地開花”之勢。本報日前率先披露,有犯罪集團偽造身分證冒充嘉亨灣業主,呃取財務公司逾千萬元,有關事件原來僅屬冰山一角。本報獲悉,該批熟悉查契及買樓流程的專業騙徒,除了透過利用假身分證外,更透過專業知識偽造假樓契行騙,且專向內地業主持有的豪宅大屋苑單位下手,最新的兩宗個案則涉及嘉亨灣及凱旋門,財務公司因而損失逾二千四百萬元。警方已證實上述案件,並已交由商罪科接手調查,暫未有人被捕。

假證問題猖獗,早前本報先後報道,多個大屋苑業主被騙徒以假身分證冒充,有買家及財務公司因而“中招”蒙受損失。據知情人士透露,有關犯罪集團的行事手法相當專業,不但熟悉查冊、樓宇買賣,以及按揭等程序,亦對處理樓契等十分在行,故在選定目標後,以仿真度極高的假身份證及假樓契等文件進行瞞騙,背後甚具組織性,可謂防不勝防,即使金融機構亦受害。

至於最新的兩宗騙案,騙徒的手法更為高明,皆因犯案者不但繼續動用假身份證,更同時以假樓契,以冒充嘉亨灣及凱旋門業主,並騙去永豐信貸逾二千四百萬元。據悉,由於財務公司於審批樓按的要求,較銀行為低,例如不用進行壓力測試,甚至不需入息證明等,不法分子在“取易不取難”下,往往選擇該類公司“埋手”。

新錄的兩宗騙案,包括嘉亨灣一座高層戶,物業由一名姓丁、報稱居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內地業主,於零九年以七百五十萬元購入,未有承造按揭,由於物業符合詐騙集團的要求,故成為入手目標。知情人士透露,騙徒完成對單位查冊後,去年十月手持假證及假樓契冒認單位業主,先向結好借貸四百萬元按揭貸款,由於假業主提供的文件仿真度高,故樓按順利獲批。及至去年十一月,假業主向結好償還上述貸款,從而顯示個人具有良好還款紀錄,其後再向永豐承按九百六十萬元按揭貸款,基於假業主具“有借有還”的紀錄,故永豐不虞有詐從而減低戒心,批出有關貸款,惟騙徒得手後便逃去無蹤。至今年一月,永豐發現對方一直未有還款,隨即入稟法院追討,真業主其後收到法庭寄出的傳票,指其未有如期供款,因而才揭發事件及報警。

至於另一宗為九龍站凱旋門,知情人士指,由黃姓業主(報稱居於廈門)持有的觀星閣中層連租約單位,於一二年以無按揭形式購入,作價二千零七十萬元,於去年十二月,手持假證及假樓契的騙徒冒認該業主,先向結好財務借貸一筆按揭,且順利獲批。

上述有關款項同樣於今年一月初清還,假業主再以同樣方式,向永豐信貸借貸一千五百萬元的按揭貸款,相當於當時物業估價接近七成,由於假業主成功製造良好信貸紀錄,故該樓按同樣獲批出,騙徒得手後即逃去無蹤,及至永豐發現對方一直未有還款,隨即入稟法院追討,真業主其後收到法庭寄出的傳票,指其未有如期供款,因而才揭發事件及報警。

警方已證實上述兩宗案件,並已交由商業罪案調查科接手調查,暫時未有人被捕。

本報亦曾就以上消息致電永豐信貸,惟於截稿前仍未獲回覆。

業界人士指出,假證集團的犯案手法熟練且專業,因此稍一不慎隨時即墮入騙局,不過,由於犯案者的下手目標,一般多為由內地業主持有的豪宅大屋苑單位,而且更是無承造過按揭,或是連租約“無樓睇”,以便進行詐騙,因此,若財務公司日後為該類物業承按,需要特別留神,以免招至損失。

另外,地監局發言人稱,當局亦相當關注事件,並提醒各持牌代理,在處理物業交易時,務必小心謹慎,採取所有必須的步驟以核實賣家身分。

自名城騙案發生後,一眾地區代理經已加強警覺,日前奧運站一帶近日有自稱業主的人士,以電話形式委託一家代理行,放售帝柏海灣一個三房戶、以及君滙港一個單位,惟由於未確認業主真正身分,所以代理暫時將該兩單位“封盤”,不過,昨晚最新消息經代理查證後為真業主,故該盤已解封。

  • 上一篇:香港新界北錄得70毫米雨量
  • 下一篇:香港執法部門機場掃毒:檢約值163萬冰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