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祁门县“一村一社”补短板

发布时间:2016-05-30 20:08:20

中安在线讯 据黄山在线报道, 祁门县立足地方资源,面对实际问题,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农业合作社,补齐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社”发展新格局。

眼下,正是安凌镇琅丰村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这边油菜收割机刚刚割完油菜的“战地”,紧接着就有大型旋耕机“登场”翻耕作业;那边水稻插秧机给空旷的水田齐刷刷地栽上了秧苗。从油菜收割到犁田插秧,乃至日后稻子收获,全程都是机械化。琅丰村农田多、土壤肥,当地村民普遍采用“稻、油”轮作栽培模式。过去依靠传统的人畜力耕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自从村里成立了“兴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合作社为各家各户提供“四代一管”(代旋耕、代育秧、代栽插、代收割和施肥打药田间管理)农机服务,实现了土地家庭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有效对接,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兴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0余人,拥有农田旋耕机、水稻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及运输机械共48台(套),为农户提供粮油生产机械化服务,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服务面积超过5000亩。

金字牌镇洪村村针对农田分散不便管理、人均面积小、抛荒田较多等现实问题,成立“稻花香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是祁门县土地流转承包规模最大的粮食规模经营生产主体,今年流转本村及周边村村民水田620多亩,主营水稻等农作物种植。合作社通过对流转土地进行机械化治理整合,变“分散田”为“集结地”,变“荒野”为“粮仓”,为当地抛荒田(地)找到了出路。

据了解,祁门县迄今已培植各类农业合作社227个,其中有从事粮食生产的,有种植茶叶、苗木的,还有养猪养鸡的,等等。农业合作社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 上一篇:六安九成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到户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 下一篇:六安今夏西瓜临时销售点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