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柔性引才智汇中原】创新柔性引才机制聚才汇智激发活力

发布时间:2016-06-03 07:36:53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我省立足省情,创新柔性引才政策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引才汇智之路,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柔性引才智汇中原”专栏,全面展现我省在此项工作中的探索和亮点。③5

□本报记者惠婷刘一宁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中原崛起,人才为先。

人才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区域竞争的最核心要素。如何结合省情,加快建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体制机制,是当前河南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将柔性引才作为实行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吸引集聚创新驱动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摆上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引才汇智之路,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政策“松绑”破解人才引进瓶颈

“人才队伍缺‘尖’,制约了人才发展水平提升。”我省科技战线一位负责同志说。

当前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省落实“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融入“一带一路”、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支撑。但作为内陆发展中省份,河南吸引集聚人才的优势不多,引进高端人才难,是我省人才发展的现状;同时,又面临着“培养来不及、引进又不够”的两难境地。

如何尽快弥补高层次人才短板,强化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我省解放思想,独辟蹊径,将柔性引才作为破解人才“瓶颈”的关键举措,加大探索推进力度。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等10余个配套文件,对“高精尖缺”人才,可以不改变原有国籍、户籍、身份和人事关系,不定时间来豫兼职、科研与技术合作。

——不求时间长短,但求开花结果。对重点项目工程中所需的尖端、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单列柔性引进计划,特事特办或设立人才编制、特聘岗位等方式招贤聚能。

——英雄不问出处,资助奖励一视同仁。对各类人才,只要够“高科技”就能获得资助和奖励,在项目申报、创新创业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审、选拔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方面享受与本地人才同等待遇。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省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向“高精尖缺”人才抛出“橄榄枝”。郑州市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出台《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等“1+7文件”,洛阳市启动“河洛英才计划”,濮阳市、许昌市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工程”,南阳市出台“人才新政40条”……

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我省人才引进注入了活力,形成更加开放、更有效率、独具河南特色的人才制度环境,使中原大地日益成为各方人才的集聚之地、向往之地。

创新方式拓宽柔性引才渠道

不求常在,但求常来;不图虚名,注重实效。秉承这一原则,全省各地各单位把招才与引智有机结合,积极创新方式,拓宽渠道,人才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依托平台引才。借助郑州航空港国家级引智试验区、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等28名“千人计划”专家为航空港建设把脉问诊,引进世界知名航空经济专家约翰·卡萨达担任首席顾问。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引进袁隆平、程顺河2位院士分别担任水稻、小麦作物首席科学家。截至目前,在豫工作院士已达276人。

——合作对接引才。先后与20多个国家部委、高校院所及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战略合作,促进人才交流。省政府与人社部共建全国技工院校改革试验区,加快培养“大国工匠”。从北京市和部分中管金融企业、高校争取50多名金融干部到河南任职挂职,加快金融人才培养。

——项目招标引才。中信重工集团聘请10多位院士为首席专家,组成技术创客群,仅2015年就取得技术创新成果98项,创效1586万元。洛阳普莱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招标,与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开展研发合作。

——岗位特需引才。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自主设置特需岗位,打破编制、职数等限制,引进双聘院士24名、客座教授100名、兼职教授600多名,有效提升了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目前作物栽培、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有机化学、中国古代史等学科已走在全国前列。

——海外筑巢引才。通过设立海外引智工作站,举办海外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海外英才中原行活动等,加快汇聚全球人才资源。仅2015年就聘用外国专家4000余人次,引进留学人才3000余人。宇通客车集团在欧洲设立控股公司和研发机构,利用当地人才开发本土化产品,已在欧洲纯电动客车领域抢占先机。

——乡情亲情引才。利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固始根亲文化节等广泛吸纳海内外人才,定期举办豫籍在外专家学子座谈会延揽人才,实施“人才回归创业工程”引进人才。南阳籍院士王光谦牵头促成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在南阳落户,引进总投资8亿多元的水科技产业园入驻南阳。

激发活力释放柔性引才效能

在省会郑州,有个“智汇郑州黄金十条”,这是该市面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开出的激励政策清单。

“黄金十条”从资金扶持、金融支持、上市融资奖补、用房支持、生活服务等10个方面,出台了34条具体激励政策。其中,对于特别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其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产业化资金资助。

“要让柔性引进的人才‘拴得住心、顺得了手、使得上劲、用得了力’,这样才能发挥人才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省人才办负责同志介绍。

——强化激励保障。健全省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外聘专家,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国庆观礼、北戴河暑期休假等,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科研经费资助,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惠政策,真正让人才“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

——着力优化服务。省人社厅建立海外人才和柔性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封市让82名柔性人才全部住进崭新的人才公寓。鹤壁市在小区回购120套住房,供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免费入住。

——搭建事业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院士工作站23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0个。这些创新平台正日渐成为河南借智登高、引智发展,用事业凝聚人才的重要载体。

人才聚则事业兴。通过大力开展柔性引才,我省加快集聚了一批创新资源,催生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人才支撑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以来,全省共获国家科技奖励124项,在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可见光通信、客车智能驾驶等一些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正逐步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2010—2014年,全省专利申请累计22.1万件,授权量达12.5万件,超过之前20多年的总和。人才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小康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③5

  • 上一篇:河南各中院要设置环境资源审判庭 支持环境公益诉讼
  • 下一篇:河南省委今年第一轮巡视 向9家单位反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