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济南最大棚户区回迁一年 官扎营片区变化真不小

发布时间:2016-06-17 14:48:19

C04_0545

刘老先生还保留着自家的老门牌。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作为济南市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 官扎营片区已回迁一年。 小区自去年冬用上了集中供暖, 住上楼房, 也不用担心汛期家里进水了。 小区在拆迁时, 还特地保留了成丰面粉厂的几栋老建筑, 为济南市保留工业文化遗址。

本报记者 蒋龙龙

回迁老人留着老门牌

16日下午, 记者在官扎营北区见到了遛弯的刘建中老人。 老人介绍, 父亲1918年来到济南宝华街“ 。当时主要给火车站干零活, 宝华街和官扎营附近是棚户区, 落户的都是外地来济南讨生活的贫苦农民。 ”

父亲经人介绍到济南恒兴(宝丰) 面粉厂工作, 在宝华街附近租房安家。 1953年, 他的父亲在官扎营五路巷附近买了一个100多平米的小院子“ ,院子内共十间房, 住着刘建中一家人和一些房客。 ” 刘建中还向记者展示了当时买房在 《大众日报》上刊登的转让公告, 并把五路巷的门牌保留下来, 一直放在自己的卧室内。 据刘建中介绍,他们家在这个房子从1953年一直住到2010年拆迁。

拆迁换了三套房

由于拆迁, 刘建中分了三套房, 由他和儿女居住。 他说他们家的住房情况在官扎营算好的, “很多居民的房子都是十几、 二十多平方米。 ”

记者在小区内采访, 一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 “他原先的住房仅有二十几平方米,平常上卫生间都很不方便。 ”后来由于拆迁, 他住上了50多平方米的房子, “而且还用上了暖气。 ” 该居民回忆道“ ,官扎营拆迁前, 居民只能用蜂窝煤供暖, 夜里就很担心供暖安全问题, 供暖效果也不好。 ”

记者还在小区内看到,在官扎营回迁片区的中心区域, 小学、 幼托一体化校园正在建设。 官扎营棚户区改造前有多所小学, 其中官扎营中街小学始建于清朝末年, 因改造而拆除, 此次新建学校将使用 “官扎营小学” 新名。 此外, 据刘建中介绍, 官扎营由于地势低, 容易产生积水问题“ ,1987年7月26日, 济南下起了大暴雨, 当时整个官扎营可谓汪洋一片, 大部分居民家都进了水。 住上楼房,再不担心下大雨进水了。 ”

老厂房列入文保单位

16日下午, 记者在官扎营南区东侧见到了几座工业厂房,这些厂房是成丰面粉厂的遗址。 成丰面粉厂由苗氏实业家苗杏林与苗星垣于1921年创办。

官扎营片区2010年拆迁时, 这几栋建筑被保留了下来。 2013年底被列入济南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成为济南市近现代工业发展史代表性建筑之一。 据相关专家介绍, 这几栋古建筑遗址可以建设成与社区相匹配的文化馆,还可建成作为近代遗产展示的博物馆。

随着整个官扎营片区开发, 火车站北广场也正在建设。据记者了解, 整个北广场开发,将使居民的生活和购物都会更加方便。 济南市还在小区周围规划了轨交线, 居民以后的出行也会更加方便。

  • 上一篇:济南去库存放大招 10月起持“房票”买房便宜
  • 下一篇:王文涛批示本报“三大人防工程延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