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别人增长乏力他们订单堆成山 潍坊临朐“聚”出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6-06-29 17:29:27

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作为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各个产业集群却走出了一条提前转型升级的道路。从机械化到智能化,从生产加工到工程服务,集群式的升级正培育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文/片本报记者 马绍栋

告别低端过剩集群转向“高大上”

“现在订单已经压了一个多月了,1300多吨,根本干不出来。”说这话的是山东华建铝业集团总裁助理王庆民,如今经济形势下滑,各行业普遍遭遇增长压力,但该企业却在加班加点地赶制订单,一冷一热之间,形成了奇特的反差。

齐鲁晚报记者走访发现,这种现象在潍坊临朐非常普遍,仅看路上来来往往、进进出出,载满各类铝型材的大货车就能略知一二。作为江北最大的铝型材生产集散中心,临朐有铝型材生产企业51 家,关联配套企业200 多家,铝型材年产能达126万吨,建筑型材产能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当前房地产行业增速下滑,铝型材产业在临朐为何还这样红火?“我们从2013年就下决心转型,开始培育铝型材产业集群的新动能。”临朐县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许忠良介绍,以铝合金门窗为代表的建筑型材加工过程很简单,一加热、一挤压成型就出来了,没什么技术含量。随着房地产的下行,再这样走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向附加值更高的工业材、装饰材转变。”

在伟盛铝业,新上的大吨位挤压机技术领先,发动机外壳、散热器等铝制零部件产品附加值比建筑材提高25%以上,工业型材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目前,全县建筑型材、工业型材、装饰型材产品比例已调整为7:2:1,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大大提升。

产业集群转向 “高大上”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寿光市台头镇。作为全国最大的新型防水材料生产基地,台头镇拥有新型防水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近200家,产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集群的发展不能光看规模,我们更注重质量和效益。”台头镇党委书记吴振山说,该镇在全国率先淘汰油毡和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等落后产能和低端产品,在房地产最热时,就已经开始引导企业进行高铁防水技术研究,随着整个行业陆续进军高铁项目,台头镇又盯上了当下最热门的海绵城市、城市管廊等国家大型工程和新兴市场。

产品换代、市场换新让台头的防水产业集群不惧行业利空逆势增长。今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利税7800万元,利润5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18%、15%。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从机械化向智能化由卖产品到卖服务

“这一波经济下行对制造业企业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考验,要走出低谷,培育新动能,就必须最大限度释放生产要素效率,改造旧有的生产主导型商业模式。”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兆春表示。

事实上,我省一些集群内企业早已先行一步。在山橡防水车间,靠从德国引进的智能机器人,包装好的防水卷材直接进入自动仓储系统,并自动扫码出货,不用人工去找。“我们是行业内首家实现仓储智能化管理的企业,至少省掉一半人工操作,换来的是装卸效率提升。”公司 经理栾斌告诉齐鲁晚报记者。整个寿光防水产业集群通过三年项目建设,技改投入40多亿元,基本完成新一轮装备升级。中央数控、自动码垛、智能仓储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在我省其他产业集群也在加速落地。在山东鑫福源机械锻压有限公司,德国进口的奥利康设备自带机械手,不用人工换件,可以实现不间断加工。一个齿轮的生产时长从原来平均1-2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6分钟。

比起要素革命,商业模式的创新更能让集群竞争力得到增强。山东华建铝业集团设置了“24小时服务热线”,接受来自建筑商、经销商、消费者等的咨询、投诉,还将60余名技术人员分派到各大区市场,由原本的造产品、卖产品转为卖服务。如此转型的还有台头的防水产业集群,宏源、宇虹、汇源等龙头企业开始为客户提供防水设计、材料研发、防水施工、售后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主打节水绿色牌新兴集群前景看好

传统产业集群在不断转型升级、创新求变,更多的新型产业集群也在迅速崛起,成为重塑我省经济新动能的潜在力量。

“这几年的市场需求几乎都是爆发式的。”山东绿之源节水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加珂直言不讳,虽然公司的新厂房去年才投产,但来自中烟、中房、联想、鲁能等大企业的订单已经多到做不过来。

与它一墙之隔的莱芜市丰田节水器材有限公司也是一派繁忙,来自各地的大货车排队提货,车间的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

莱芜市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任爱军说,莱芜利用既有的塑机产业基础,抢抓市场机遇,短短几年就培育出节水灌溉产业集群。“目前做节水器材的生产企业有五六十家,再带动上游塑机、模具、自动化机械、物流等相关企业,整个集群相关企业达100多家。可以说,你想买什么样的节水设施,在莱芜都能买到。”

事实上,节水对农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目前一个农民工日工资二三百元,如果用人工,一个大棚至少需要两个人浇水、施肥,而有了节水设备,一个人能管理七八个大棚。对于蓝莓、果蔬等规模化高效农业来说,成本优势非常明显。除了普通的农田、大棚节水,莱芜的节水产业集群还盯上了更难实现灌溉的山地、丘陵。

在山东奥森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只要用手机打电话发送指令,就可以实现控制水口开关,水泵的供电则来自系统上的太阳能光伏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控制器,可以实现直接对水泵供电,把低位置水源抽到高位水池,然后通过后者自流灌溉。

模式革命让中小企业驶入蓝海

长期在经济一线跑新闻,齐鲁晚报记者见证了我省许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也目睹了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的产业集群如何一步步升级、壮大。其实,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最具有面对危机灵活应变的气质和活力,这种特点在经济下行、行业不振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方说眼前这一轮经济增速放缓,不像其他一些企业“等、靠、要”,我省中小企业要么积极行动、扬长避短,要么痛下决心、毅然转型;更有的提前就预判到市场形势不利,继而提早开始部署准备,就像台头镇的防水产业集群一样,每一次转型都领行业之先,等到后来者跟进时,他们又转向了技术门槛更高、利润率更可观的新兴市场。“国家提出新旧动能转换,从企业角度讲,就是要全面反思自己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链条,不断改进、提升、优化,实现从要素革命到模式革命的转变。”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兆春认为,工业制造业往往过于依赖能源、人口、土地、规模等要素,这条路走了几十年,既有的红利逐渐耗尽,如果不谋求转型优化,发展不可能持续。对产业集群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其中的企业模式相近、产品类似,转型不善整个集群都没有出路。相反,如果能够从要素革命入手培育新动能,那么带动的是整个集群的升级。

其实就齐鲁晚报记者走访的几个产业集群看,要素革命的示范效应非常明显。往往是一家龙头企业开始机器换人,同集群内的企业会纷纷效仿;一家企业做了电商营销赢得了订单,很快其他集群内的企业也会跟进,直到蔓延推广到整个集群。

当然,就山东制造业占主体的现实状况看,模式革命的意义对产业集群发展意义同样重大。长期由生产、技术思维主导,我省一些企业跳不出靠卖产品挣钱的窠臼,在如今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库存积压的背景下,产品利润已经薄如纸。事实上稍微向卖服务一转型,企业就可以尝到甜头。临沂板材产业集群的一家企业,从卖板材开始给客户出设计方案,然后又延伸到安装、租赁,突然感觉进入了广阔的蓝海。“感觉挣钱比原来卖产品容易多了,比如设计,一开始是免费的,现在完全可以收费。”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掀起一轮模式革命,我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本报记者 马绍栋

  • 上一篇:临沂“狠心妈妈”跨市日照弃子 七天后被抓
  • 下一篇:电缆坠落挡路 莱芜交警托举俩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