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让雨水来得快去得快 吉安无忧矣

发布时间:2016-07-05 17:44:44

进入汛期以来,几场大雨让我省的南昌、景德镇等多个城市陆续出现严重内涝,被调侃为“来江西也可以看海”。

5月19日至20日,吉安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117毫米。然而,当地市民却很难在城区看到“海”。不积水、不内涝,已成为吉安这几年在防洪排涝上的一个显著变化。

事实上,吉安以前也经常出现内涝,是什么让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采访了解到,吉安充分利用城区水系多、临赣江的优势,一改依赖地下管道排水的传统模式,用疏通后的河道代替管道,形成天然的蓄水和排水系统,加速排水,有效减少了暴雨的路面径流量。同时,加大地下分支管网建设,让城区各处就近排水,缩短雨水在管道内的停留时间,大大降低了雨水溢流的概率。

本报记者 陈 璋

城区也曾进入“看海模式”

坐落在吉安市井冈山大道与阳明路交叉口的文山国际大酒店门口,曾是当地“著名”的积水点,每年端午前后,这里总少不了几次积水,最深可以淹没膝盖,最长需要一天才能退水。

吴经理是酒店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经常在路口进行引导,避免客人开车陷入水中。“甚至我们还在马路上背着客人进来,因为他们不熟悉地形,生怕会摔倒。”

事实上,类似文山酒店门口这种水淹情况,在吉安市以前并不少见。沿着该市井冈山大道由北往南,中山路、韶山路等多条东西向支路口,大雨期间都容易进入“看海模式”。而这里是吉安老城区,人多车密,群众反映强烈。

为什么会这样?吉安市建设局局长操建民解释,井冈山大道以前是105国道,排水系统本就不完善。另一方面,井冈山大道以西、以南的地方,雨污水都是从吉福路通过一条超过3公里的砖砌式老管道流至老城区,再通过井冈山大道雨污管道向北排入螺湖湾,最后进入赣江。“管道口径只有30多厘米,距离长,前端汇水量小还不容易溢出,到了位于老城区的后端,由于汇集的流量大,管道无法承载,地面就会形成积水内涝。”

“管道口径小、集水时间长、雨污不分流,城市河道缺乏大功率排水泵站,是当时摆在吉安排涝工作上的最大问题。”操建民说。

  • 上一篇:新干“网上菜篮子”叫好不叫座
  • 下一篇:小区门口道路被挖断车难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