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共创业探新路 上海高校开起企业董事会

发布时间:2016-07-17 12:37:51

原标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园里开起企业董事会,学校企业和专家三方共同创业转化探新路:股权奖励早“固定”

日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园内出了件新鲜事,江苏大容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大学里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参会的董事很特别,不仅有注资的民企,还包括代表校方持股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技术交易公司经理欧阳春发,以及污水处理专家朱勇强教授。后者团队技术作价1500万元,持股32%。

技术股权奖励提早“固定”,校企专家三方共同创业,在上海科创“22条”发布的大背景下,这一新模式正在不断探索的路上。

“一缸金鱼”引起合作兴趣

事情要从一缸金鱼说起。一年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从事技术转化工作的张钰在靖江挂职锻炼,与当地招商局及企业建立了联系。回来后,听说江苏新南洋进出口有限公司有意向污水处理高科技领域发展,立刻想到了自家学校在该专业方向上的专家朱勇强教授,当即请公司负责人来沪谈项目、看技术。在实验室里,企业代表看到了最直观的技术展示——一桶黑色的工业废水,流过十多米管道完成精细处理,出水清澈,直接流入玻璃鱼缸,里头金鱼游得欢。

据了解,传统治污,往往以购买设备为主,但引起了企业兴趣的,恰恰是朱教授手上这套国际领先的“耐高盐微生物生化处理污水”技术。一个多月后,经过市场调研的新南洋前来洽谈合作。怎样合作这道选择题,摆在学校面前。

“一种是打包卖技术,但污水处理每个案例的情况不同,卖完技术后续科研不跟上,效果不彰;另一种是校企专家以零散项目形式合作,做一家算一个项目,但显然长期性、稳定性可能打折扣,”上海应技大技术转移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张钰说,最后,经过评估及协议定价,这一新技术作价1500万元,新南洋以现金入股,作为控股股东,上海应技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以专利技术支撑入股,成立公司共同做大市场。

成果收益作为股份固定下来

新的问题又来了。“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70%”,这是去年科创“22条”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大动作。学校考虑的是,校企合作开公司后,这个收益归属怎么给,有些“头疼”。“‘22条’和配套政策,以及我们学校自己的政策主要是原则性的,但在现在这个合作模式下怎么执行、怎么让技术专家真正享受到新政策,提高积极性,还是个新题目。”副校长陈东辉说。

校方考虑,如果校企签约各自持股后,再按照相关激励政策分股权,会不会在“国有资产保护”上碰到门槛,同时还要考虑到,若有了这个应得收益,专家团队如何交个人所得税,也需要厘清。此外,想得更长远些,如果公司做大做强,甚至有上市的可能,到时按照相关规定校方需要股权退出,那专家的股份怎么办?

最终的方案,学校决定,在征得控股企业认可的基础上,于签约合作之际,直接将朱永强教授团队可以获得的技术转化收益,即新公司32%的股份,白纸黑字固定下来。这一“前移”,几个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不仅如此,大学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下属上海应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独立法人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模式,公司全权代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统一经营学校的科技成果投资形成的无形资产,它在其中也将承担“代持股”角色,与校内教授一起扛起“创业”风险。

推广技术有保障,教授说“解放了”

几周前的签约仪式上,朱勇强教授特别高兴。他还记得此前多方洽谈过程中,自己一直说“我解放了”。原来,过去朱教授单打独斗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现在有望以更为规范正式、也更有保障的合作形式推广技术,可以有更多时间继续钻研前沿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沪上可能前所未有的激励“时间差”,也并非拍脑袋提出,学校不仅与市相关部门充分沟通,也横向研究了解了其他高校的情况,才进一步完善校内规章,并在成果转化激励实践中,给出了“22条”这道“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副校长陈东辉说,“走这条路,一切按照技术成果转化在实际中的需求出发,向有利于工作的方向推进。”据悉,目前新公司已经在筹备技术、市场、财务等人员的配置,预计下半年开始,这一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将在更多地方见效。江苏新南洋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包一平说,近年来,在国际贸易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快向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此次合作希望做大环保主业。他对此挺有信心。

  • 上一篇:上海迪士尼将启动青少年项目 量身定制游玩线路
  • 下一篇:本月沪牌拍卖23日举行 警示价8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