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陕西新闻

考古揭示4000年前先民主食吃啥 不够吃靠野菜充饥

发布时间:2016-08-11 14:47:42

考古揭示4000年前先民主食吃啥 不够吃靠野菜充饥

寨峁梁遗址航拍。(资料图)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想知道距今4000多年前的陕北先民吃什么吗?日前,陕西的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寨峁梁遗址的土样进行浮选,证明那个时代人们的主食应该以粟和黍为主。同时局限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先民们必须采集大量的藜(如今野菜的一种),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食物短缺。

    寨峁梁遗址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附近一处椭圆形山峁上,除南侧与其它山梁相接外,三面均临深崖。2014年7至11月,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内共清理出房址66座、圆坑10座、方坑3座,出土了陶、石、骨等200余件标本。而综合各种考古证据,这里相当于石峁遗址下属的一个“村落级别”的部落。

    专家从厚厚的黄土中,浮选出13类共计5493粒碳化种子,是目前浮选出种子数比较多的史前遗址。这其中粟和黍的数量最多,共计2411粒,约占总数的43.89%,这也说明了它们是那个时代陕北先民主要的饮食来源。

    按照传统观点,那个时代北方先民饮食是以粟为主、黍为辅,但在寨峁梁这二者的地位相差并不大(数量相差不多)。专家分析这可能和寨峁梁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低,更易于耐旱又耐寒的黍的生长。

    此外,专家还浮选出了1650粒藜,且绝大多数和粟、黍出现在一个专家推测为房屋储藏室的坑内,这极有可能是先民有意采集,当做食品储备起来的。而时至今日,食用藜仍是不少地方的习惯,所以专家推测寨峁梁的先民,除了种植粟和黍之外,还靠采摘藜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食物危机。

    那么藜的味道究竟如何?在《韩非子•五蠹》中,“粝粢之食,藜藿之羹”指的就是非常粗糙的饭菜。但在4000多年前,受条件限制,居住在寨峁梁的先民们除了种植粟和黍之外,还必须采摘难吃的藜来填饱肚子。

  • 上一篇:杂树疯长致夯土层开裂 韩城魏长城陷入重重隐患
  • 下一篇:“娘娘”孙俪来陕西省泾阳考察 为新戏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