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吉林新闻

一封68年前的家书 终于到达了九旬老兵的手中

发布时间:2016-08-25 10:24:14

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解放军势如破竹,在东北战场取得节节胜利,自5月下旬开始,由于大房身机场失守,东北重镇——长春,也彻底变成一座孤城,十万国民党官兵被困长春城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官兵最期盼的就是一封家书的到来,但由于邮路被断,被困长春的国民党官兵不仅无法收到家中音讯,所写的信件也大多未能寄出。长春解放之际,解放军从一架飞机上缴获了大约1500封书信。后来,这些书信辗转被存放在吉林省档案馆的两百多个档案盒中。

“当时是一架飞机没有起飞,这架飞机里就装载着大量的家书,后来这些家书被交给了长春市公安局,年代久远了,就作为档案交给了我们。”吉林省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张帆负责资料收集,对于这部分家书的来历,他十分清楚。张帆介绍,这部分家书现在大部分还在档案局中保存着,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在时隔多年后交到了收件人的手中。

“我是今年才开始负责这部分工作的,我交出去的第一封家书,也是今年的第一封家书,就是送到了现住在沈阳的老兵陈以修的手中。”张帆所说的这封家书,正是1948年,被困长春的新一军50师第149团的药剂师王裕田,写给战友陈以修的信件。今年的8月16日,张帆与领导王满专程从长春赶到沈阳,将家书的复印件及照片,交到了陈以修的手中。

“照片是王裕田的结婚照,信件的内容也是告诉陈以修,他在长春结婚了。”照片上,新郎王裕田和新娘笑意盈盈,像羊皮卷般发黄的纸张上,毛笔字整齐而庄重,王裕田在信中说,正在长春被围的自己和一位护士姑娘结婚了。

张帆说,在收到这封信件之前,陈以修并不知道这封信的存在,收到这封家书的时候,陈以修情绪十分激动。“陈以修是一名90多岁的老爷子了,但是看上去还是很精神,我们简单的聊了一下,他说话还都很清晰。”时隔68年,陈以修收到战友的信件,十分感慨,这不只是一封家书,也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

据了解,陈以修和王裕田是湖南老乡,共事6年。1944年,两人一起从云南奔赴印缅战场抗日,陈以修是军医官,王裕田是卫生兵。他们共同参加了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和西堡战役。1945年日本投降后,两人随部队驻扎在广州,1946年2月,部队乘艇北上抵达秦皇岛,又被火车运到东北,卷入了内战。1947年底,陈以修被部队调回沈阳,但怀孕的妻子马玉兰作为军人家属被命令留在长春,直到长春城被围困,同样被围的还有战友王裕田。

陈以修在长春铁路医院任护师的妻子马玉兰,后来带着刚刚出生的儿子,买通了一位在红旗街赶大车的车夫,偷偷离开了长春城。从长春出来之后,陈以修与马玉兰就再也没有和王裕田联系上。后来的日子里,陈以修听人说,王裕田去了天津,因为那是他妻子的娘家。上世纪90年代末,陈以修就与马玉兰特意去了天津和北京寻访过战友,但始终没有找到王裕田,最后他们听说,王裕田“已经没有了”。

这封家书勾起了陈以修的回忆,也给了这名年过9旬的老兵一些慰藉。张帆说,像这样寻找老兵,交还家书的活动,并不是近日才开始的,“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时候,我们和网络一家媒体合作,将1500多封家书的信息,都刊登在了网站上,希望全国各地的网友能够提供信息,帮助找到收件人或收件人的后代,让我们把家书一封封的交还回去。”

这个活动有个特别温馨的名字,叫“家书回家”,把一份份承载着历史、战友情、亲情的书信,交到老兵想要邮寄的人的手中,吉林省档案局众多工作人员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努力的完成这一份穿越时空的邮递。

  • 上一篇:长春居民家中惊现马蜂窝 消防官兵全副武装灭蜂
  • 下一篇:长春一男子在伊通河高压塔吊死 警方寻找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