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陕西新闻

三年打磨只为精益求精航天六院助推“天宫”再创辉煌

发布时间:2016-09-16 02:00:23

2016年9月1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三部曲”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久以后,该型火箭还会托举“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与“天宫二号”实现完美对接。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在九霄之上,即将建成一座“空中楼阁”,把美丽的“天宫”神话变为现实。而架设起这一天地往返通途的动力之源,就来自地处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是我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在此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该院承担着两发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空间实验室、飞船上各种主推力及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的研制任务。

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发动机起动过程各参数变化很快,温度从常温瞬时上升到3000℃以上,压力从常压增加到130个大气压以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同时满负荷工作,“几万条焊缝同时受到剧烈冲击和振动,任何一个焊缝、零件都不能有丝毫闪失。”航天六院质量技术部副部长、火箭发动机专家谭松林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

可靠性增长 发动机性能持续提升和保障

虽然承担“天宫二号”及后续“神舟十一号”飞行发射的运载火箭是有着功勋火箭、金牌火箭之誉的长二F火箭,已经拥有十一次发射十一次成功的骄人发射纪录。但上一次使用同型号发动机进行火箭发射还是在三年前进行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时隔三年,该型发动机仍然保持着如此精准而完美的表现。据谭松林介绍,为了使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稳中有升,航天六院从设计、生产、试验环节入手,将流程细化分解,层层梳理提升薄弱之处。

发动机上一个小小的电爆阀,科技人员就预想了十几种有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并一一制定防范措施,在设计、生产、试验、交付、总装中紧盯落实,并组织复查和确认,一个不漏地将故障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多余物是航天产品的大敌,为了征服这个“大敌”,总装车间安排维护班的同志们爬上了装配现场十几米高的吊车紧固上面的螺钉螺母。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车间所有工具柜、力矩扳手、量具盒、游标卡尺……凡是表面有螺钉螺母等小零件的地方,全部排查一遍,不必要的螺钉拆除,不能拆除的螺钉涂胶紧固防松,需要拆装使用的螺钉用链子栓起来,几千个螺钉螺母被重新“收拾”后,杜绝了可能产生多余物的因素,确保了发动机顺利装配。

推力室钎焊完成后,表面和内腔容易产生锈点,一般来说不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影响,但是为了达到零缺陷的要求,为了使发动机“仅有的露在外面的部位”有一个完美的外观,工人们要拿着细砂纸对锈点进行精心的打磨,尤其是打磨推力室头部时,整个人要趴在推力室内,头和手穿过直径仅270㎜的喉部,才能到达头部的打磨位置。每次从推力室里面爬出来,每个人都成了“卖炭翁”,因为整个人都被打磨的粉尘混合着汗水染黑了。

发动机就是火箭的心脏,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火箭专家们找到了“精细管理”、“量化管理”等一系列防治火箭“心脏病”的方法和手段,竭尽全力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安全性,使运载火箭上的“中国心”始终保持着强劲、安全与健康的金牌品质。

重大技术突破为“太空加油”打响前哨战

定于2017年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会和“天宫二号”开展推进剂补加、快速交会对接等试验。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作为空间站工程四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之一,是为空间站提供燃料,确保空间站长寿命运行的最基本保障。

据航天六院801所副主任设计师顾帅华介绍,经过科研人员艰难摸索和试验研究,空间实验室推进剂在轨补加系统关键单机——空间压气机和液路浮动断接器相继实现了从零到成功的突破。补加关键技术攻关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空间站工程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补加系统及关键单机压气机的成功研制,不仅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而且还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实现了我国空间推进领域的又一次技术跨越,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空间补加核心技术的国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明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发射升空,“太空加油”技术的正式应用,将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和补充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为中国的航天器插上更加强劲有力的翅膀。”谭松林说。(文/李志强)

分享到:

(责编:李志强、雷浩)

  • 上一篇:2016年9月15日资讯重点:2016央视中秋晚会预演受盛赞“天宫二号”今日22时04分发射
  • 下一篇:安康紫阳:以“五个一”工作法为载体做实“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