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备案发卡企业不足1% 消费投诉同比增长22% 本市拟制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 个体工商户或将被禁止发卡

发布时间:2016-09-28 14:04:03

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备案发卡企业比例不足1%,发卡企业关门跑路频发。昨天,记者从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专题督办座谈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工商局12315平台共处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消费投诉7702件,同比增长22%。

实际备案发卡企业比例不足1%

随着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和预付费消费模式的兴起,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蓬勃发展,同时也成为消费矛盾纠纷频发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两年,多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关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据市商委统计,截至目前,全市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备案发卡企业累计374家,备案企业总数位居全国前列。然而与发卡总量相比,企业备案比例低,部分领域隐患突出。

市单用途卡协会初步估计,全市发卡主体总数近10万家。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备案发卡企业比例不足1%。且目前已备案企业大部分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规范经营意识相对较强。而在美容美发、沐浴(含足浴)等生活服务行业,因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引发的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且发卡企业关门跑路频发,影响恶劣。2015年市商委处理发卡企业关门跑路的12345投诉举报中,美容美发行业占比超过50%。今年以来市工商局12315平台共处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消费投诉7702件,同比增长22%。

“由于现有管理规章强制性不够,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行政管理成本高企,风险隐患难以得到有效管控。”市商委副主任刘敏表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已在部分行业演变成融资手段,需要充分借鉴金融领域监管措施。而《管理办法》 中有关备案管理预收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均缺乏强制措施,对发卡企业约束力有限,特别是对预收资金管理方面。

柏万青:违法成本太低

与此同时,行政执法威慑力不足,本市商务部门因历史原因一直未建立专业执法队伍,尽管在日常监管中对涉嫌违法企业开展了约谈、责令改正等行政执法工作,但威慑力明显不足,且《管理办法》罚款最高3万元,缺少停止发卡行为、吊销营业执照等强制措施。

市人大代表柏万青指出,预付卡的发卡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是饮食美容,现在连保健品,有机蔬菜都在搞预付卡。相比高昂的执法成本,违法成本太低。“有关部门不是不重视,但关键没有法律支撑,效果不理想。”柏万青表示,法律的缺位导致了预付卡成为了不法分子敛财手段,甚至出现了空手套白狼诈骗的情况。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表示认同,她介绍,消保委接到的投诉中,44.7%集中在健身行业,5%集中在教育行业。大量小微企业不在监管范围内。从投诉来看,发卡数额金额越来越大,为规避打击,鼓动消费者购买多张卡或者是3年以上的超长期卡,甚至提供贷款服务。

研究新规:提高发卡准入门槛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对预付卡行政处罚的力度,从今年8月起,已经将对“零售业、居民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在内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行政执法权移交给市工商局和各区市场监管部门。

立法方面,本市正在研究制定本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首先将提高发卡准入门槛。鉴于当前美容美发、沐浴(含足浴)等生活服务行业大部分发卡主体为个体工商户,且消费矛盾纠纷集中,拟禁止这类个体工商户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对拟发卡的企业法人,从企业经营规模、盈利能力、信用状况、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设置准入门槛进行备案,未备案的市场主体不得发卡。

其次,增强发卡信息透明。由市商务委牵头搭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协同监管信息平台,强制要求发卡企业业务系统与协同监管平台对接,监管部门实时掌握发卡企业的发卡信息,确保企业发卡信息实时透明,为加强发卡企业预收资金管理保障持卡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条件。

还要健全强制保险制度。在本市已建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保险共同体和增强发卡信息透明的基础上,明确发卡企业必须投保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履约保证保险,通过保险公司的参与,建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风险市场化解机制,切实保障持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投保企业也可因投保履约保证保险而盘活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预收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市商委建议市人大结合社会信用立法,明确将商务信用纳入社会信用立法中,同时商务部门加强商务信用的建设并制定具体措施,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中强化联合守信激励和联合失信惩戒机制。

  • 上一篇:浦东机场“黑车+黄牛”组合再现 执法部门:将加强夜间巡查 加强部门联合
  • 下一篇:涉嫌超速、超重等质量问题 “杰林”牌电动自行车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