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好胃口加好心情

发布时间:2015-01-21 22:20:33
本月10日,刘仁英老人迎来百岁寿辰。祝寿那天,她的子子孙孙近50人从全国各地赶来,五世同堂好不热闹。除了饭量大、胃口好,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她长寿的最大秘诀。

百岁人生——从童养媳到五世同堂

肥东县店埠镇刘营村的刘仁英是这个村里唯一的一位百岁老人,本月10日,她刚过完百岁的生日。

记者来到刘仁英家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烟花爆竹的红色碎屑,这场景似乎在告诉我们老人百岁生日那天的热闹场景。

刘仁英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得知记者来采访,她很高兴,在80岁的大儿子刘爱荣的帮助下到屋外笑呵呵地晒太阳。

“1月10日,老人家百岁大寿那天,家里来了将近50人,都是从各地赶来的子子孙孙,院子里总共摆了5桌酒席。”刘仁英的大儿子刘爱荣今年也已经80岁了,他自己的儿子也已抱了孙子,家里现在的情况是五世同堂。

刘爱荣拿出母亲刘仁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出生年月日一栏赫然印着:1915年1月10日。

上了年纪的老人听力和语言表达功能容易退化,但这些问题在刘仁英老人身上却没有出现,记者与她交谈十分顺利。老人告诉记者,1915年,刘仁英在刚出生不久就被抱到同姓不同宗的刘家来当童养媳,嫁过来以后,刘仁英与刘姓夫家经历了百年风雨。

苦难过去——抗战时遭遇过日军轰炸

一位百岁老人,经历了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的重大变故,而这其中最让刘仁英老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抗日战争和她年轻时所吃的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仁英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和婆婆从肥东去了庐江。当时由于日寇的入侵,全国的时局都很混乱,到处都在打仗,田不能种了,只能依靠着做鞋这门手艺,刘仁英夫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和婆婆,一家人好不容易才生存下来。“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在外面,看着日本军机从远处就飞了过来,我就带着孩子准备找地方躲,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军机就开始向下扔炸弹,炸弹落在了河对面,炸死了好多人。”

一直背井离乡在外谋生,直到土地改革之后,刘仁英一家老小才回到肥东县店埠镇刘营村安顿下来。刘仁英老人告诉记者,她的丈夫30多岁时就去世了,就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和婆婆生活,家里种地等繁重的劳作基本上都依靠刘仁英一个人。

厨艺精湛——多次到上海杭州当保姆

刘仁英年轻的时候在家务农,像割小麦、喷药等农活,干起活来不输男人们。刘仁英不仅种田是一把好手,厨艺更是了不得。上世纪50年代,刘仁英去了上海一个大户人家做保姆,专门负责那一大家子人的买菜做饭。雇佣刘仁英的那家人对她的厨艺十分喜欢,以至于刘仁英在这户人家一做就是三年,后来这家人从上海搬去了杭州,还一直带着她到杭州去。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五十多岁的刘仁英还想外出做保姆补贴家用,但被大儿子刘爱荣拦下来了。“儿子看我年纪大了,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外面,才不让我出去打工的。”

长寿秘诀——胃口好心情也要好

据刘爱荣介绍,母亲这一辈子只去过一次医院,就这一次还是因为眼睛不太舒服,“碰到小的伤风感冒、关节疼痛,让卫生队的医生来家里挂两瓶水也就痊愈了。”

刘仁英老人的长寿秘诀又是什么呢?老人的生活方式也给了我们答案。

首先是饭量大、胃口好。刘仁英老人,从不挑食,每次吃饭都能吃上一大碗,她平时最喜欢吃且经常吃的就是香油炒饭。

其次是心态好。刘爱荣告诉记者,母亲平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想得开,一直保持心情舒畅,虽然有时可能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与家人有些争论,但从不会放在心上。(薛相峰刘锐 郑静/文高勇)

-及时语

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总觉得那些百岁老人的故事,与我们的知识范围若即若离,因为当代养生保健的各种说法铺天盖地,却不足以解释依然健在的百岁老人们。“理论”与“实践”的沟壑在此很醒目。

以今天的肥东刘仁英老太太为例,至少她在青壮年时代,正处于中国积贫积弱的时候,吃饭尚且艰难,还谈什么养生?要说她最有物质保障的岁月,也许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上海某大户人家当保姆那会儿。但我们却无法把当保姆这项工作,也上升到长寿理论的层面。

若对这样的长寿老人进行详细“分析”,也许会造成很多“理论”上的冲突与尴尬。而这些冲突与尴尬,则可能会让人们放弃对长寿的追求,所谓“莫衷一是”就这么诞生了。而放弃这个追求之后,也许我们就轻松了吧?人还是应该轻松地活着,像刘仁英老太太所言“心情也要好”,这就是一位长寿老人的重要“理论基础”,甚至“人生哲学”。古人说“大道至简”,长寿老人给我们总结的经验也是这么简单,也许,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本报首席评论员张小石
  • 上一篇:百岁抗战老兵走完传奇一生
  • 下一篇:六安某高校大一女生与家人失联十余天 警方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