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新疆新闻

快马加鞭未下鞍——福建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

发布时间:2017-03-23 23:53:40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刘茜报道)2月28日,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起飞的MF8297次、MF8277次航班先后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随即,197名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顺利前往昌吉回族自治州。3月1日至5日,经过5天紧张有序的培训,第七批福建援疆干部人才奔赴各自工作单位,迅速展开工作。自此,福建援疆新征程从这里铿锵起步。同时,记者也随着他们的脚步,去探访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探营时间:3月11日

【记者印象】融入昌吉,不辱使命。

福建,昌吉,一个位于东南沿海,一个地处天山脚下,两地相隔万里似乎没有什么交集,却因对口援疆工作而紧紧相连,千山万水也不再遥远。

昌吉市建国西路一隅,一栋奶黄色的6层楼,矗立在灿烂的阳光下,此楼正是福建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所在地,一楼活动室窗明几净,几盆鲜花含苞欲放。

昌吉州党委副书记、福建省援疆指挥部总指挥长黄鹤麟上任伊始,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计划用最短的时间走遍全州7县市、3个国家级园区,实地查看援建项目,了解援疆干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今年乃至今后3年的援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前往玛纳斯县调研,一路走来,看着绵延天山上的皑皑白雪,黄鹤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入疆以来,他到一个个援建项目基地走访调研,与村民交流、交谈,所见所闻所感是如此的不同,那个停留在书本上的大美新疆逐渐明晰起来。

“我们肩负着党中央的期盼和福建人民的嘱托,一定会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援疆添彩,为福建争光,为昌吉州实现‘六个走在前列’和‘争当稳定的排头兵、争做发展的先行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谱写更新更美的援疆工作新篇章。”黄鹤麟对记者说。

在玛纳斯县委召开援疆干部欢迎会后,福建省三明市援疆干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深入援疆产业项目基地——玛纳斯县明旺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查看菌房及基地,对食用菌育种、产菇、养分、温湿度等进行全方位会诊。

“飞跃了八千里长路,我第一次踏上了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带着憧憬,我也即将开启援疆之旅。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写下这段文字的人名叫李捷,来自福州市屏东中学,是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入疆前,李捷多少有些忐忑,进疆后才发现,除了气候干燥、时差两个小时外,一切和家里并没有太多不同。安顿好以后,她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工作中。

李捷被安排担任昌吉州一中高二9班、12班的语文老师。学校帮她办了公交卡,每天,李捷都会在昌吉市政府站乘坐53路公交车,坐9站路,在昌吉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站下车去上班。未来,她准备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用于课堂教学。

黄文森援疆前是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三溪乡纪委书记,现任奇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3月11日,记者联系上黄文森时,她正在奇台县吉布库镇达坂河牧业村查看牧民定居工程援建项目,为后续工作做调研。

黄文森说,眼下南方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而昌吉这几天连续低温,一下飞机,还真有点不适应。但昌吉州给了福建援疆干部人才最温暖的接待,自己唯有更加勤勉,才能不辱使命。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1999年开始,福建省先后选派了6批694名优秀干部人才进疆工作。这次第七批197名援疆干部人才中,有党政干部72名、专业技术人才12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名,平均年龄41.6岁,“70后、80后”占82.7%,最年轻的只有28岁。

干燥的气候、昼夜温差大以及时差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都考验着从南方来的福建援疆人。不适应的要尽快适应,不习惯的要尽快习惯,这是援疆干部们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很快调适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工作中。

正如福建日报记者林丽明所言,穿行在冰天雪地的大地上,心却是暖的。“短短十多天,我们都爱上了昌吉。中央有援疆的大政方针,落实到援疆工作者个人,便是尽己所能,爱岗敬业,做好手头事。”

探营时间:3月12日

【记者印象】情系新疆,一路前行。

一、妻子万里外产女,丈夫乘飞机出发援疆

2月28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34岁的高剑华来说,却有着不凡的意义,这天,他成为一名父亲。当天7时30分左右,高剑华的妻子在厦门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而此时,他正和援友们乘坐MF8277次航班在飞往新疆途中,开启自己的援疆之旅。

一路上,焦灼!期待!担心!当飞机在郑州经停时,他在候机大厅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得知妻子母女平安时,初为人父的他再也忍不住,眼泪“哗哗”地涌出来。

高剑华来自厦门一中,妻子是一名小学老师,现在母女俩主要由岳父岳母帮忙照顾。高剑华说:“我要把登机牌保存好,等女儿长大了,给她说不是爸爸不爱她,而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孩子更需要我。这次援疆经历,也是送给妻子和女儿的最好礼物。”

吉木萨尔县一中有个“厦门班”,是由厦门市援疆的6名老师组团包班的特色班级,在当地已成为了一个品牌。

一来到受援学校,高剑华就被安排担任高二理科班“厦门实验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迅速进入工作状态。2018年高考,他希望班里的43个孩子,都能考到厦门去。这样就能继续照顾他们,再续师生情缘。

二、女博士没休完产假就带着宝宝援疆

“用温暖导航,向着全新的方向。2017年,我在新疆!加油!”2月27日,35岁的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杜茜,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

杜茜在吉木萨尔县中医院上班后,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去病房查房,门诊坐诊,晚上赶做教学课件。她说,自己此次援疆,除了治病救人,还要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杜茜是新疆沙湾县人,去年10月19日杜茜的宝贝儿子出生后,就一直在新疆父母家休产假。按照厦门市规定,杜茜有158天的产假,可以休到今年4月份。可是听到援疆号召后,杜茜就主动请缨带着四个半月大的儿子,于2月28日从父母家直奔吉木萨尔县报到。杜茜笑说自己来时带的行李比较多,尿不湿、奶粉盆盆罐罐的,还把父母一并接来照顾小宝宝。

现在,杜茜隔天就用手机和爱人视频一次,宝宝一天一个样,看着儿子稀罕的小模样,爱人常常激动不已。

杜茜说无论走多远自己都是新疆人,新疆是自己的根,这种烙印早已刻在骨子里,参加援疆只想遵从自己内心,为家乡人民力所能及地做点贡献。

  • 上一篇:河南援疆干部王礼光:“儿子的信给了我更大动
  • 下一篇:福海县要建“援疆情”感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