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日媒:中国企业奋起直追 韩企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发布时间:2016-05-24 21:55:31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初晓慧】一股悲观情绪正弥漫韩国产业界。原因是随着中国企业的奋起直追,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正逐渐下滑。《日本经济新闻》5月24日报道评价,直到不久之前很多观点仍认为韩国企业将赶超日本企业,由此可见论调变化之快。如果翻看日美两国的产业史,会发现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不会轻易缩小。因此,要阐述东亚的竞争力,冷静的目光或许不可或缺。      

“中国技术带来冲击”,韩国报纸《朝鲜日报》(日语网络版)5月6日传达了韩国企业的焦虑。该报对57家韩国企业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展开了调查,结果占一半的28人回答称“中国已经赶超韩国,或者即使存在差距,也不到1年”。

《日本经济新闻》介绍,据香港市场调查公司 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统计,在中国市场,三星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2.8%降至2015年的7.7%,排在第6位。以近20%的份额稳坐首位的2013年之前的势头已荡然无存。此外,2015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包括起亚汽车)同比下降4.9%,仅为不到168万辆。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汽车,与扩大市场份额的中国企业均形成鲜明对比。

雁行发展模式并未崩溃

韩国经济依赖中国市场,出现悲观论也不难理解。《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提及了10年前曾在日韩两国流行的“雁行崩溃论”。亚洲的产业格局一直被形容为大雁排成队列飞行的状态。这种理论认为日本飞在前头,韩国和台湾紧随其后,而中国大陆和东南亚飞在之后。

飞在前头的大雁始终在前进,因此后面的大雁很难向前赶超。也就是说,雁行理论是显示产业实力和技术差距不会缩小这一情况的思维方式。但进入2000年后,三星和现代汽车提高了业绩,而日本企业则被迫进行整合。日韩两国的实力发生了逆转,雁行形态陷入崩溃,这就是雁行崩溃论。

事实上,接近于雁行崩溃论的观点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的日本已经出现。《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一般来说,提到雁行理论,往往仅限于亚洲,但本来或许应包含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业经济由美国拉动,而日本追随其后。虽然日美的差距没有轻易缩小,但在日本的经济泡沫期,日本企业的势头达到了顶点。

当时由于日本家电企业的出口攻势,美国知名电视制造企业RCA陷入困境。美国通用电气收购了该公司,但未能为其“止血”。1987年,该公司被出售给法国汤姆逊。在电视业务上取得胜利的日本索尼和松下开始收购美国企业,开启了宣扬“日本已赶超美国”的时代。

如今,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近30年。日美企业的实力关系又处于什么状况呢?美国企业缩小或撤出了家电和半导体制造业务,而是转向了软件、网络技术、半导体设计和工业设备等领域。甚至不用列举谷歌等企业名,就能知道日本企业对美国企业已望尘莫及。可以说日美两国产业技术的雁行形态并未崩溃。

成功转向意味着飞跃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相同情况也适用于日韩的产业关系。日本的电子企业缩小了电视等家电部门,但在重型电机和工业设备领域找到了出路。这与GE的转型如出一辙。表面看起来输给了韩国企业,但日立制作所和松下一直在低调地实现复苏。在这些技术领域,日本企业似乎依然飞在韩国企业的前头。

雁行崩溃论捕捉的是前方的大雁在改变方向时看起来被后方大雁赶超的瞬间。飞在前头的大雁已经积累了技术实力和销售网络,如果在改变方向上取得成功,将再次加快飞行速度。日美、日韩的技术和产业差距没有轻易缩小就在于这个原因。这同样适用于韩国和中国的关系。

报道指出,即使中国企业已经迎头赶上,却仍不具备类似三星的半导体量产技术。同时也还缺乏类似现代汽车的全球销售渠道。韩国企业仍有机会利用这种优势转变方向。

另一方面,处于追赶地位的中国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这是因为在组装业务和服装业务方面,正在被越南和孟加拉国追赶。中国企业也正在被迫转型。任何地区和企业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不懈地持续飞行。雁行形态不会轻易改变。无需因一瞬间的情况而或喜或忧。

  • 上一篇:韩国新总统府秘书室长上任首周行政能力获正面评价
  • 下一篇:韩环境团体:英大使馆没有尽责 违背国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