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祥云外迁移民简史(三) ——认祖归宗: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后代的认亲之路

发布时间:2016-05-25 21:31:21

 祥云外迁移民简史(三) ——认祖归宗: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后代的认亲之路

翟剑/翻拍

很多人知道,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是山东人,并且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还建有王懿荣纪念馆。不过世人并不知晓,王懿荣的祖先来自于云南。他的祖先王忠是明洪武官福山盐场大使,因为“盖以回云南原籍,道路太远,力有不逮也”而定居山东的。

但王忠的后人并未忘记自己的祖先来自于云南,在清朝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王忠的后代从山东来到云龙和大理做官后,也曾经寻找过他们的老家云南县鸡头村。直到如今,王懿荣的后代依然知道自己的根在云南,并再次找到了一世祖王忠的老家——巍山县永健镇西山村民委员会鸡头村小组。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祖籍“云南县”

“山东‘小云南’移民,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末山东文化大家族王懿荣家。”祥云民间学者杨建军说,在一本叫做《祥云地方文学史稿》的书里,就明确记载了王懿荣的始祖王忠就是云南祥云人。

王懿荣(1845—1900)是我国甲骨文之父,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清翰林院编修,1894年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三为国子监祭酒。他学识渊博,酷爱文物,写成《汉石存目》等著作19种。1899年秋,他首先发现了甲骨文, 并第一个将其者订为商代文字。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侵逼北京,他出任京师团练大臣,兵败城破,率全家投井自尽殉国。

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的爱国学者,他的始祖真的是小云南人吗?

在《祥云地方文学史稿》一书里,印着一张清代的“硃卷”,为清代硃卷第四十九册。什么是“硃卷”呢?据杨建军说,就是古代的文人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需要向官方提交的一个确认本人身份的材料。

在这一张“硃卷”上,记录着王懿荣的身份。“王懿荣,始祖忠,明山东盬运司胶莱分司登宁场盬课大使,敕授承事郎,原籍云南大理府云南县,世居鸡头村,洪武间官福山遂隶县,籍载县志”。杨建军说,王懿荣的始祖王忠,正是明朝时从云南县鸡头村到山东做官去的。

杨建军给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份选自1914年《中华小说界》的一篇文章——《种瓜亭笔记》。这是王懿荣的三儿子王汉辅所写,在福山王氏一文中提到,“余家世居登州福山。先世以明洪武官福山盐场大使,即世代居。盖以回云南原籍,道路太远,力有不逮也。”其先祖,即为王忠,杨建军说,王忠是文献记载的明代最早的祥云人。

王汉辅在笔记中写道:“王氏乃以明初之滇人,官于鲁,遂家焉。”那么,文中所提到的“一世祖”王忠居“小云南”鸡头村。杨建军说,好像祥云古时有个叫鸡头山的地方,鸡头村会不会就在山下?是不是找下鸡头山?鸡头山在祥云哪里呢?几百年过去了,鸡头山如今会不会还有王忠同宗同族的亲人呢?我们决定找到鸡头山去探访。

鸡头山在哪

找到鸡头山所在的准确位置是个问题。祥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雪说,她老家在云南驿,只听说过有个凤头山,没听说过有个鸡头山。

古代的时候,凤头山被叫做鸡头山,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云南驿凤头山,是去,还是不去?

正踌躇间,杨建军帮我们翻看了《祥云县地名志》,发现里面记载了两个鸡头山。一个在新民彝族乡,现在的东山乡新民村西南部。一个在下庄街东北3公里处,是下庄、刘厂两区的交界山。

哪个鸡头山更靠谱呢?

“在古代,下庄与云南驿统称云川。古代云南郡在云川坝子里。”杨建军说,东山乡新民村居住的是少数民族,下庄街附近的那个鸡头山,更有可能我们要找的那一个。

可是鸡头山上没有住着人,要找也只能是在鸡头山附近的村庄找。

在下庄街附近,有两个王姓村庄,一个是下庄街西边两公里处的王东坡,一个是下庄街东边两公里处的王家庄。

几经周折,我们见到了王家庄的村支书,支书告诉我们,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山东人来寻亲,鸡头村就更没有听说过了。而且,就算找实物,在王家庄并没有找到一本家谱,也没有人能够提供明清时候村里有人去了山东的证据。

寻访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寻访无果,我们在返回的路中,又接到了杨建军的电话,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王懿荣的后人曾经来寻找宗亲。他们当时没有到祥云,而是去了巍山。

巍山?寻访小组立即向巍山县委宣传部求助。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焦急等待,巍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迟富华回话了:巍山县永健镇真有一个叫鸡头村的地方。王懿荣的后人还真的来寻过宗亲,就在去年!

幸福是不是来得太突然了?通过询问一位在昆的地方志专家,我们获知,山东王氏源于巍山县永健镇鸡头村,清代前鸡头村原属祥云县所辖,清代划归蒙化(现巍山)。

鸡头村,怎么去呢?

迟富华推荐了一个人:永健镇西山村委会支书左述用。

当天晚上,寻访小组电话联系上了左述用。“是呢是呢,鸡头村!就在红河源头!那年是哪年,2006年吧!王懿荣的后人来了以后,还专门写了鸡头村志。去年大连统战部的部长也来了。”

寻访小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留在祥云,第二天继续到云南驿寻找线索。一路返回大理,第二天前往巍山寻访鸡头村。

300年间的三次寻亲

第二天,在永健镇党委副书记姚兴美的带领下,寻访小组找到了西山村委会。

时值中午,村委会刚刚开会结束。村支书左述用还没来得及吃午饭。

等待的间隙,浏览到了村里编写的一本书《凝眸观远——鸡头村志》。一翻开,就看到一首描写鸡头村的小诗:瓜江如带小村西,竹林青青山似鸡。栉比新房渠畔建,红桃绿李掩长堤。

那么,鸡头村村名因何而得?

书中对此已有记载:鸡头村以山得名。村后有一山包,高约150米,底部周圆约1000多米,山梁、沙沟的起伏,构成了鸡头、鸡嘴、鸡翅、鸡脚,把这些景象综合到一起,就成了一只完整的鸡。

进得村来,沿路麦苗青青菜花黄。次鳞栉比的房屋从坝子一直排到山脚下。在村后一座青山的映衬下,清新淳朴。

“村后的那座山,就是鸡头山。”左述用说。因为房屋建得太密,遮挡了视线,站在村子里,已经很难看出鸡头山的“鸡形”来。

在鸡头村,寻访小组听到了一个老人的寻宗故事。王懿荣的后人山东人王英南在给他的王氏宗亲王竹芬的信中讲述了王氏的曲折寻宗路。

“600多年前,始祖王忠离开鸡头村,去山东为官,在此地留下了王氏后代,我是他的第21世孙。”王英南说,在历史上,族中曾有回云南为官的二人于康熙和乾隆年间,在大理找过鸡头村。

在《凝眸观远—鸡头村志》一书里,记述了鸡头村王氏的姓氏族源:“来自江宁(南京)的王氏,于元末迁来。明朝初年,在鸡头村出生的王忠,经过读书,考中举人,奉命到山东为官,并留在当地定居。王忠的第十世孙王(氵符)于康熙癸巳年(1713年)赴云龙任知州,途经小云南镇,平原空阔,山川秀发,访所谓鸡头村,渺不可得。第十一世孙王杲于乾隆丁丑年(1757年)任大理府知府时,曾遍讯土人,始知鸡头村已改隶蒙化府属村,村中有王姓数十人,皆务农自赡。并称于元末自江宁迁来。”

最终虽然有一人找到,但没有留下详细记录,以致后人连鸡头村具体在哪里也弄不清楚。“离休以后,空闲多了,从2001年春起,我进入了寻找过程。首先阅读了许多关于云南和大理的历史资料。看着看着,就被那片既古老又神奇的地方吸引住了。觉得它离我很近很亲,似乎就在眼前。但放眼看去,又是那样渺茫,竟不知它在哪里。”他又请人在省里找管地方志的和地名志的单位,打听到鸡头村归巍山县永健镇西山村民委员会管辖。为了弄清鸡头村的具体方位和怎样进村,曾给该县的好几个部门写信,但都没有回音。

他决定只好亲自走一趟。

“为了成行,便购买了4本去云南、大理旅游的书。在书名《云南》的册子中,发现了大理客运服务中心的电话号码。敏感地觉得用电话查找可能是个快捷和有效的办法。”他立即拔通了电话,说明用意后,值班的答应帮忙,并把大仓站站长马崇道的住宅电话告诉了他。他马上去了电话,夫人说还没下班。耐着性子又等了几个小时,终于接到了回复:“你要在下关乘去巍山县的客运汽车,南行半小时,在大仓下车,再西行4公里就进村了。”

那一瞬间,王英南真不知该用什么来形容高兴的心情。过了几天,他又给马站长写了封信,请他帮忙找位具体了解鸡头村历史情况的人。“在随后的通话中,他告诉我,信已交给家在鸡头村曾是他的老同学的杨建新,并说了杨家的电话号码。”王英南经与建新联系,了解到了鸡头村的历史资料,与王氏族谱相映照,果然是他要找的鸡头村!找到鸡头村。

王英南了却了族人多年的宿愿,是族人中一件幸事和大事。

寻根之后终解乡愁

“2005年,王英南来寻宗的时候,这条路还是条土路。王英南他们从镇上坐了小马车过来,一路颠颠簸簸40多分钟,到了山脚下的小学校门口。”左述用一边领路一边介绍,“鸡头村分为上、中、下三村,现为老虎山、上村、王家村、中村、下村五个村民小组。我们要去寻访的,就是王家村。”

“王家村王姓在清朝年间,一部分迁往上、下天耳山,另一部分迁往幸福新村,这三部分现有80余户。住王家庄部分在战乱期间遭杀害。所留部分又遭瘟疫和到滇西边境谋生未归,最后仅留王竹芬父子二人。”

据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王姓族谱记载,其始祖王忠的前辈于元朝末年由江宁(南京)迁来住鸡头村。我们想见见王竹芬,他应该就是王懿荣的后人王宗南寻找的宗亲。

左述用带我们走进了王家村一个古老的民居院落。

82岁的王竹芬,至今仍居住在已有三四百年历史的王家老宅里。“我们家从前是有家谱的,在我爹手上,还一直保存着。破四旧的时候,我爹喊了个人,两个人抬了一箱子家谱,全烧掉了。家里供着几个花瓶,也都砸掉了。”

“小时候常听我爹说起,我们家的家谱上写着,老祖宗王志忠共有五弟兄,都是排着王X忠来叫。王忠是五弟兄当中最小的一个,没有排字辈。王英南的老祖宗王忠,就是我的老祖宗王志忠最小的兄弟。王英南大我6岁,我叫他哥哥。”王竹芬说,他们王氏家族在段家山和丫口两处的祖坟的碑心都已被盗,以前老祖宗五弟兄的名字都刻在碑上的。

2005年4月,清明节上坟的那段时间,王英南终于回到了山东王氏族人朝思暮想的故土鸡头村。“他回来的时候,是带着他的老伴和儿子一起来的。我去田里摘回来了几个豆子,把他们接进家来,姊妹几个坐在屋檐下,说着说着就拉在一起,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大场。当时的心情啊,是又喜欢,又凄惨。”王竹芬说,“王英南说,他爹手上就让他回来圆梦。他从小就听说鸡头村,找了好多地方,就是找不到。他们在家里住了几天,到祖坟和寺庙里去祭拜。临走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这房子是祖宗留下的老宅,千万别拆。”

王英南回去以后,给王竹芬写来了一封信,信的落款是大连沙区龙门街32号。

王英南在信里向王竹芬详细讲述了他们这一支王氏如何从山东迁到大连:“我们大连这些王氏,是从山东迁过来的。来的人,属于王懿荣的十三世孙,叫王成德。因为逃荒来到大连的金州。后来在金州海边一户人家当帮工,被这户人家看中,当了上门女婿。王成德就是我们金州这一支王氏的始祖。”

王英南还给王竹芬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王英南来的时候,安着心脏起搏器。后来又成了老年痴呆。刚回去的那几年,给他打电话,不是他的儿子接着,就是他的女儿接着。最近这半年,打过去电话,一直都没有人接。不知道我哥还在不在世了。”王竹芬说,王英南来过之后,他儿子来过一回,孙子来过一回,侄儿子来过一回。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电话。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以身殉国后,为了纪念王懿荣的卓越功勋,1900年,王懿荣纪念馆在烟台市福山区城里大街路北落成并开馆。2005年,该馆迁至郊区盐场村,离原址五华里。

王英南已经联系不上,要在山东找到王懿荣的后人,看来只能去王懿荣纪念馆寻找了。但让我们都欣慰的是,至少山东人的宗亲在云南找到了。

统筹 邓建华 春城晚报 记者 邓建华 程权 秦蒙琳 发自云南祥云 春城晚报 刘筱庆 邓建华 图

  • 上一篇:小云南在哪?从东北到山东再到祥云的寻根探源
  • 下一篇:吴光范:祥云叫“小云南”叫了5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