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践行“两学一做”】大竹欧家镇高硐大堰党支部书记杨雯理:深山里的“羊”书记

发布时间:2016-05-26 10:44:28

【践行“两学一做”】大竹欧家镇高硐大堰党支部书记杨雯理:深山里的“羊”书记

杨雯理在办公室

杨雯理心中的“合格党员”:把人民的要求记在心上,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支部书记。

四川新闻网达州5月26日讯(记者 余开洋)1990年参加工作,副村长、村主任、支部书记;26年,他把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那片山林。他说,只要那片山需要,他就会一直守在那里,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达州市大竹县高硐村和大堰村位于该县欧家镇西部,地处华蓥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山顶住户稀少,常年缺水,土地大多荒芜,谁能想到,这贫瘠的荒山顶,早在2011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5月的大竹,正值初夏。昨(25)日清晨,四川新闻网记者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了达州市大竹县欧家镇高硐、大堰村,一垄垄望不到边的果树苗在晨曦中绽吐新绿,稚嫩的果树叶随风摇摆,像无数双欢舞的手;灿烂的阳光照在村民们脸上,那么温暖,那么生机盎然。一个背影略显驼背的中年汉子,遥遥望着远处的农田山林,眼里闪烁着深邃的光。

他叫杨雯理,是四川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欧家镇高硐村、大堰村党总支部书记。

1990年,刚满19岁的杨雯理来到了高硐村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6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优秀,2009年杨雯理被选举为高硐、大堰总支部书记。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位有着23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带领村民修公路、筑产业;2011年,高硐村、大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敢为天下先” 村民感激一“路”有“理”

高硐村和大堰村属高山高寒地区,最近的场镇也有近15公里,以前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09年,大竹县实施特困村扶贫计划,决定成立“高硐、大堰”总支部,让两村联合发展。临危受命的杨雯理走马上任总支部书记一职。现年43岁的杨雯理19岁就开始在村上任职,先后出任过高硐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专业会计、副村长、村长、村党支部书记,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当高硐、大堰两个村的发展重任挑在肩上时,更激发了他的韧劲。

“要想富,先修路。”2009年底,杨书记认准了特困山村致富的前置条件。但话好说,事难办。

“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子的,花钱修啥子路哟,做些空活路。”当地村民已习惯了大山封闭和闲散的生产生活,对修路积极性并不高,既不想出钱,也不想出力。为此,杨雯理带着村干部,逐一到不愿修路的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

2009年的一个冬天,杨雯理再次骑车来到大堰村开动员会。动员会开到晚上11点才结束,但这次会议很成功,村民一致通过了修路的决议。动员会结束后,杨雯理准备回家,没想到在离家3公里的地方摩托车抛了锚,怎么都启动不了,他只能推着摩托车回家。到家后,已经是凌晨12点,杨雯理愣在家门前,迟迟没有敲门。“主要还是怕吵醒爱人和孩子,大冬天的要让她们起来给我开门,怪冷的。”杨雯理迟疑了几分钟后,还是敲开了门。“你还晓得回来啊,就住到公路边莫回来了,婆娘娃儿都莫要了。”面对爱人的责怪,杨雯理只能一笑,因为他知道,那段时间,他整日忙于村中事务,妻子肖厚容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和农活;8岁的儿子只能每天独自往返步行近25公里的山路去上学。杨雯理虽然心头不是滋味,但一想起身上的担子,他又不得不咬紧牙关,总想着:“路修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雯理的带领下,村民们大干苦干,用3年时间修建公路45.5公里,硬化村道2.8公里,并成功打通了高硐、大堰两村相连接的2.6公里环形路,实现全村组组通公路,院院通碎石路的目标,公交客运也进了村。“现在商贩都上门来收猪、收粮食,我们再不用挑出山了”。当年强烈反对修路的村民董友元此时对杨书记满是佩服和感激。

[1][2]下一页

【践行“两学一做”】大竹欧家镇高硐大堰党支部书记杨雯理:深山里的“羊”书记

杨雯理(右)和村民交流养羊经验

致富有“理” 深山里的“羊”书记

路修好了,如何让村民真正富起来,杨雯理又开始了自己的谋划。

“养羊100只,奖500元;粮食产量5000公斤,奖500元;养猪20头,奖500元……”在高硐-大堰总支部办公室里,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了村里对发展种养业的奖励措施,觉得很新奇。一旁的杨雯理却说:“这都是以前的制度了,现在的村民不用奖励,他们都争着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为了让高硐、大堰两村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杨雯理一上任,便号召村民们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然而,习惯于传统种养的村民不愿意尝试新的方式,杨雯理想尽了各种办法激励村民。

村民刘顺银是目前村里有名的养“羊”大户。刘顺银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他一年有400多只羊出栏,一年收入十多万。要知道,当初他是第一个在大会上公开反对杨雯理提出的养羊计划。

“当时什么都不懂,觉得自己种点传统作物挺好的,养什么羊子。第二年,看到其他村民养的羊卖了好价钱,我也就想跟着干,杨书记不但没有‘记仇’还主动给我送来物资和技术资料,还是要感谢他。”刘顺银说。

据了解,高硐、大堰两村利用大片的空置草地和山场,大力兴办户办经济,成功实现了大户带小户、户户增收的“户办经济”发展模式,鼓励老百姓适度规模发展养殖业。2009年成立了高硐大堰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两村发展生猪4600头、牛2500头、羊30000只,培养养殖大户60户、土豆种植1吨以上的大户38户。为此,杨总书记常常被村民亲切地调侃为“羊”书记。

抓党建 为民生 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拥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杨雯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杨雯理通过实现无职党员设岗定全覆盖、公开承诺全参与、群众监督全过程,全村共22名无职党员重新上岗,成为了民事纠纷义务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群众连心员等等,32名在家党员与困难户结成了“一帮二”的对子,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

同时,他还探索建立村“两委”成员周一至周五“分片负责”走访、定点轮流接待群众,周六、周日开“碰头会”汇总分析;设立“村民意见箱”,建立群众“说事制度”;健全党员帮扶制度,全村32名在家党员,每1名党员联系帮扶20户农户;注重队伍建设,近年共培养了7名年轻有文化的致富能手为中共党员、12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村级后备干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群众选我当支书就是信任我,我一定要为群众多做事,决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杨雯理手机里存了几乎全村所有人的手机号码。“把人民的要求记在心上,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支部书记。”杨雯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上一页[1][2]

  • 上一篇:开启“零容忍”模式 成都集中整治占道露天烧烤
  • 下一篇:宜宾:新生儿患病 医院担责? 协商时家属打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