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评论

印度人对车祸见死不救 都是制度惹的祸

发布时间:2016-06-09 00:56:36

印度人对车祸见死不救 都是制度惹的祸

 
   

核心提示: 面对车祸“见死不救”、“袖手旁观”,印度人冷漠的背后是制度的缺失。

  文丨搜狐国际 胡然

“在印度,每小时有15人死于交通事故,每天因此过世的儿童多达20名。过去十年中,交通事故总共致死100万人,致重伤、致残500万人。交通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于印度总GDP的3%。”——生命挽救基金会(SaveLIFE)2014年数据。

2013年,坎哈伊亚·拉尔一家四口共乘的摩托车在印度北部被超速卡车撞翻。拉尔的妻子和10个月大的女儿当场殒命,肇事车辆逃逸。拉尔抱着4岁的儿子在路边苦苦呼救40多分钟,数百车辆经过却无人前来帮助。这段画面经电视台播放后激起了全国的愤怒。拉尔妻子和女儿的死让人们再次思考车祸中“路人”的角色——媒体称这次事件为“公众冷漠的新低点”,有的甚至称这是“人性灭绝的那天”。

但在皮尤什·特瓦里的眼里,该事件体现的并不是同情心缺失,而是制度对车祸受害者的漠视。

印度人对车祸见死不救 都是制度惹的祸

 
 皮尤什·特瓦里。 来源:ROLEX AWARDS/JESS HOFFMANI  

10年前,特瓦里17岁的表弟在放学回家路上被车撞倒。“很多人停下来,但却没人上来帮忙,”特瓦里说。“他就在路边流血致死。”

之后,特瓦里便开始研究人们如此冷漠的真正原因,他发现同样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一再重演。本来可以伸出援手的路人却十分谨慎,站在一边什么都不干。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害怕警察,”他说,“如果你帮了别人,警察就经常会认为你帮人是因为你犯了错。”

这个发现促使特瓦里成立了“生命拯救基金会”。2013年的调研中,他们发现74%的印度人都不太会帮助车祸受害者: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害怕无辜承担罪责,另一方面是担心成为案件证人,受累于庭审——在印度,诉讼程序可以变得异常冗长。如果路人送受害者去了医院,他们又担心要支付医疗费用。

印度人对车祸见死不救 都是制度惹的祸

 
 来源:GETTY IMAGES  

在一个急救服务健全的国家中,路人要做的事很简单:叫救护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急救护理,安抚受害者,告诉他救护车马上就来了。

但在印度,救护车资源很有限,不仅抵达车祸现场的速度慢,而且救护设施经常不齐全——制度和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车祸现场的救助极大依赖路人的善心:这个国家需要很多好人。特瓦里说,好人并不少,只是他们选择了要三思而后行。

他比较了在不同事故中路人们的不同反应:面对车祸,路人们往往不会积极帮助受害者,但在爆炸事件或者火车相撞事件中,“警察和媒体赶到之前,所有人就都已被送到了医院。”为什么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反应呢?因为车祸中的受害者通常比较少,只有一两人,“这样被冤枉的概率就会高很多,”他说。

于是,“生命拯救”基金会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为路人提供法律保护。一年前,这方面的工作有了重大进步。印度最高法院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原则,包括:

· 允许人们匿名拨打急救服务电话告知车祸情况

· 给他们刑事责任豁免权

· 对于将伤者送往医院的路人,禁止医院向他们索要医疗费


***

然而,指导原则发布后仅两个月,另一起恰好被摄像头拍下的肇事逃逸案又引起了全国震惊。

印度人对车祸见死不救 都是制度惹的祸

 
 维奈·金达尔遭遇车祸逝世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看见他们袖手旁观的样子了吗?”安妮塔·金达尔一边翻看手机上的视频一边嘟囔着。她的儿子,20岁的维奈,在德里东部被一辆疾驰的车子撞翻,录像显示,当时有一群人在周围围观,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去年7月,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新一轮的深刻反思,甚至连首相莫迪也在每月一次的全国广播讲话中提及此事。

印度人对车祸见死不救 都是制度惹的祸

 
 安达尔很愤怒,因为儿子车祸时竟无人帮助。来源:AP  

“如果有人帮忙,也许今天他就还能在这儿,”安妮塔·金达尔说。“所有人都跟我说他们只是害怕警察。”

对瓦特里和他的基金会而言,努力仍在继续。

今年3月,印度最高法院的那几条指导方针成为了强制法律。为了能确保法律得到实现,基金会正在游说印度的29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将它们写入《无偿施救者保护法》(Good Samaritan law)。

***

什瑞吉思·拉文德兰是一家连锁餐厅品牌的CEO,对他而言,立法的进程仍然不够快。

今年一月,他在印度西部普钠市的路边遇到一位流血不止的老者。一群人聚在他周围,当人们还在瞻前顾后地思考要怎么办的时候,拉文德兰已经将老者抱上车,并驱车去了医院。

最近的一家医院拿出了一叠表单让他填,之后却又把他打发走了。第二家医院要求他填写更多的表格。他说,填表格的时间加起来能有3小时。

“他们问,‘你是亲属吗?’只要你一说‘不是’,他们就啥也不干了,”拉文德兰说,并表示医院的做法是为了确定能有人付医疗费,与此同时,“宝贵的时间就流逝了,”

一切表格完成后,老人最终获得了治疗。但太晚了,他终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间。(完)

  • 上一篇:英欧“闹离婚”,华人海外投资影响几何?
  • 下一篇:环球时报:战略对话把中美紧张往回拉了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