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主页 > 娱乐新闻 > 电视资讯

白一骢:从少年,“不妥协”到中年(2)

发布时间:2024-05-25 22:17:10

《天行健》剧照

《天行健》剧照

白一骢介绍,历史上清代人的饮食和营养构成会导致头发不够茂密,无法编成粗辫子。因此,富贵人家和贵族阶层的辫子会加入丝线使其更粗。而民间普通人的辫子则较短小,反映了不同阶层的差距。在考证大量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找到一条缝隙来编造故事,是白一骢式的创作方法。

这种“钻牛角尖”的执拗劲儿和演员们一脉相承。剧中,李立群、刘佩琦、刘亚津等老戏骨与秦俊杰、刘宇宁、黄梦莹、庞瀚辰等青年演员交锋敌对。剧外,老艺术家的认真劲则屡屡带动青年演员顶着压力投入表演。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谁谁谁居然试图在这场戏里跟某某老师叫板。这种良性竞争能刺激大家互相进步,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提到进步,有不少网友评价饰演“卓不凡”的刘宇宁让人刮目相看,以非科班出身的基础,贡献了可圈可点的演技。白一骢笑称,一开始刘宇宁是被自己“忽悠进组”的。

“我跟他说,演戏就一定要演这种特别糙的爷们,这才好看。后来化妆师给他涂了个国外买回来的超深色号粉底,涂完之后他都傻了,‘这么黑吗’?”

《天行健》剧照

《天行健》剧照

白一骢乐不可支。玩笑之余,他也对刘宇宁的表现点头称是,“‘卓不凡’没那么好演,这个人很复杂,又骄傲又卑微。和刘宇宁合作过很多次,他在这个戏里的进步比之前大很多,我挺满意的。”

被白一骢“忽悠”过来的不止一位。《天行健》开拍时,他找来尹正客串光绪帝。剧本中有一段光绪帝在京师大学堂中的独白,长达20分钟,要求演员一气呵成。

“他演完那一条后,现场连群演都在鼓掌。尹正的基本功和状态非常棒,在这种表演中,演员是能互相刺激的。”白一骢回忆,拍完之后,其中一位演员跑来说:不行,我感觉我被尹正“打败”了,他这场戏演得太牛了。

“他翻出了后边一场戏,说我也要来一条一镜到底。你看,非常良性地‘卷’起来了。”白一骢感慨万千:“这是最大的收获。所有演员和主创人员一起探讨各种创作方式,这种氛围是拍流量剧时所没有的。”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这么愉快的创作过程了。”

我不惯着行业里那些臭毛病

不难看出,白一骢对行业里的某些乱象不吐不快。

“据说有些组请演员都要请半天,叫个人叫半小时。那叫创作氛围?大家忙着撕番得了。”他提出,创作型剧组的主创应该常留现场。因此《天行健》剧组设演员休息棚,收工后大家会聚此聊天,探讨下场戏细节,营造“创作氛围”。

《天行健》的几位演员还拍了一个调侃撕番现象的花絮。白一骢直言,在市场的某个阶段,为了生存的确需要去做一些妥协。但面对原则性问题,他就不爱惯着行业的臭毛病。他选演员一看专业,二看态度,愿意投入时间配合拍摄是基准线。而对于部分行业毒瘤,他就一个态度——“只要我不饿死,我不会去和他们合作。”

“最近这些天,我跟行业内的一些朋友聊天。他们好多人在夸我,就是夸的话我不爱听,说‘你挺有种的,居然敢拍这样的东西?’”

确实,如果仅仅考虑盈利,相同预算下,仙侠古偶甜宠类的市场化题材剧收益更高。从商业角度看,《天行健》的确是一部有些“任性”的作品。这份“任性”,伴随《天行健》的诞生和落地,也贯穿着白一骢的少年与中年。

《天行健》剧照

《天行健》剧照

“有些剧五年之后看,会失去吸引力,像快餐一样短暂。而五到十年后,有人回顾《天行健》,我认为它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沉没。如果文艺创作是百花齐放的过程,那就让它去当一枝傲然的梅花。”

“我承认自己很任性,做这类型的剧确实吃力不讨好。”白一骢说:“我只是想做一个能沉下来、留下来的东西。”

“我想留下一件非快餐式的作品。虽然任性,但目前来看,任性得也还行。”(完)

  • 共2页: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尾页
  • 上一篇:热播剧插播那么多广告,观众买账吗
  • 下一篇:剧情魔改滤镜太大,《狐妖小红娘》挨骂一点都不冤